本文出自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FrTDXUmQHBh8IsSCGx3UMH8-/article?mid=366&prev=367&next=358&l=a&fid=45 網絡轉發,如有侵權,敬請告知刪除!
皮鞋 除臭認識新朋友襪子穿久會臭
另一種體會
這是從朋友e-mail給我的信裡轉貼過來的。
之前可能在其他地方也看過同樣的故事,不過這次真的讓我有點體會了...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【 PART1 】從前從前有一個尼姑跟一個屠夫是好朋友,尼姑天天早上要起來念經,而屠夫天天要起來殺豬。 為了不耽誤他們早上的工作,於是他們約定互相叫對方起床,多年以後.... 尼姑與屠夫相繼去逝了。 屠夫上了天堂, 而尼姑卻下地獄去了 !! why?? 因為屠夫天天作善事,叫尼姑起來念經; 相反地,尼姑天天叫屠夫起來殺生。 意外吧 .... 想想這則故事所得到的啟示吧 ..... 『你做的東西是不是都是你認為對的,卻不一定是對的??』 【PART 2 】 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,洪水開始淹沒城市,一個神父在教堂裡祈禱,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的身體了,突然一個救生員駕著小艇跟神父說:『神父 ....!快上來!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!!』 神父說:「不!我要守著我的殿堂!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!!」 過了不久,洪水已經淹過神父頭了,神父只好勉強站在桌子上。%26nbsp; 又一個警察開著小艇跟神父說: 「神父!快!快上來!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!」 神父說:「不!我要守著我的殿堂!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!!」 又過了一會兒,洪水已經把教堂淹沒了,神父只好抓著教堂頂端的十字架。 一架直昇機緩緩飛過來,丟下繩梯之後,飛行員大叫:「神父!快!快上來!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!!」 神父還是意志很堅定的說:「不!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!」 最後,神父就被淹死了.... 神父上了天堂後,見了上帝就很生氣的問: 「你是怎麼搞的呀?這樣你的子民還會相信你嗎?」 上帝說:「你到底想怎麼樣嘛?已經派了兩艘小艇和一架直昇機去救你了,難道你要航空母艦才坐?」 ..... 文中神父堅信上帝會拯救他,期待神蹟。 後來我們知道上帝是要救他的; 只是所用的方式不一樣。是不是我們常常用自己的價值觀硬套在別人身上, 我們希望對方這麼做、我們要求對方那麼做,或者應該說:『我們以為對方應該怎麼做,卻沒體會到, 對方其實都在做了 對方都有在付出%26nbsp; 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 也因為彼此的行為模式不同,造成雙方的誤解 人生‧不是得到…就是學到!』%26nbsp; 我喜歡這句話,很健康的人生觀:%26nbsp; 『您不是得到一份圓滿的因緣;就是學到怎樣更靠近幸福』 『您不是得到勝利;就是學到如何避免失敗』 『您不是得到最終自己想要的結果;就是學到…世事總不會盡如人意。』
緣分是………會計原則 愛情是………無形資產 愛人是………應付帳款 想他是………日記簿 吵架是………壞 帳 暗戀是…收不回的呆帳 錯愛是………高估淨利 分手是………結帳分錄 寂寞是………累計折舊 誤會是………錯誤分錄 解釋是………更正分錄 復合是………回轉分錄 眼淚是………業主權益 人情是………流動資產 回憶是………損益彙總 《~%26#39;心%26#39;~ 不是固定資產 !》 ~ 想必學過會計的人~%26nbsp; ...都覺得這篇寫的真好吧... 尤是…%26nbsp; 《~%26#39;心%26#39;~不是固定資產!》%26nbsp; 這樣的人生…%26nbsp; 沒有什麼好失去和非得要斤斤計較的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『我們以為對方應該怎麼做,卻沒體會到,對方其實在做了,對方都有在付出,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,也因為彼此的行為模式不同,造成雙方的誤解....』
除了這點外,也有人曾說過,有時我們以為是為對方好,或為對方付出,但卻不被理解!這是為什麼? 因為,有可能你做的,以為是為對方好,或對方應該要體會到的付出,其實根本不是對方想要的!
一個是:我明明就有做了,竭盡所能的做了,為什麼對方還是漠視於我的付出?
另一個則是:他還是不夠了解我,他應該要知道我在想什麼;我要的是什麼!
我們都把”應該”掛在對方身上,我們都想得很理所當然。”應該”兩個字是很沈重的,沒有人天生就應該了解誰,也沒有人理所當然要懂得另一個人。”應該”是一種責任,當那個你心目中的”應該”,沒有被滿足到時,你就會覺得對方沒盡到他該盡的基本責任,此時你除了對對方失望外,還會有怒氣。
我們曾換個角度想過嗎?
他是不是做了?只是他用另一種方式表達,一個很低調且不明顯的方式,所以我沒察覺到?
我做的一切,雖然是為了他好,是想表達出我對他的好,但是不是真的是他想要的?是他需要的?還是一切都是”我以為”的?
比如,先生總是覺得太太不像婚前那樣溫柔體貼,變得愛嘮叨了些,口氣不耐了點....但其實,她的溫柔體貼是轉變成,太太為了先生的身體健康,叫先生少應酬點,要先生改變某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!
比如,父母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,而替孩子決定他的人生,他該交什麼樣的朋友!該讀哪一間學校!該和什麼樣的人結婚!但一切其實都是父母的”自以為”。
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好舉了!其實很多事,真的只是換個角度看事情,想法、結果就會不同!多感同身受、多將心比心、多體諒、多想想,我們都可以看得更多、更遠....無論是親子、情人、夫妻、朋友....等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相處,都可以獲得更大的改善及更長的延續....
當然,知易行難,有時我們明明就知道這道理,卻不見得可以隨時做到!所以,只希望我們自己能更常提醒自己,人都有缺點、弱點,知道自己和對方都是不完美的。要求對方完美時,也請先想想自己的不完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